前進部落

院區大探索 部落返鄉的漫漫回家路

文、圖/羅玟顯

適逢學校寒假,馬拉威ACC院區同仁一大早5點多就開始集合整隊,分批出發派車送院童們返鄉,由於部落幾乎遠在荒山野嶺的郊區,路途相當遙遠,加上院童眾多,因此返鄉需分好幾天,一天大約2、3趟車,保育組的老師們還得兼差當長途司機,開一整天的車護送孩子們回家。又因馬拉威的油費大概比台灣貴1至2成,也會順道載幾個假期結束的孩子回院區準備開學,以節省出車的次數。

 

回鄉路況顛簸
這兩日,我們分別護送大約60幾位學生回Phalombe與Neno部落,送孩子回部落前一定會到部落當地的社福單位報到,仔細確認人數並核對每個孩子的姓名,經社福部人員簽名後,代表ACC將孩子送回家約一個月,之後再接孩子回院區也有相同的流程,無論是社福部還是ACC對於每個程序都很嚴謹。

從院區到最遠部落的入口處少說也要4、5個小時,一路上無聊,學生們就哼著歌打發時間,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路巔簸的路況,路面崎嶇蜿蜒也常常讓院區的校車進場送修,奈何馬拉威總是資源缺乏,得趕在有限的時間內,趁著天氣不錯如時送達,又須顧慮車子的狀況,在起伏的山路中緩緩前進,因為不是每輛車都是四輪傳動,以安全為上,只能長路慢慢開。在路途中我們用簡單的英文與當地司機爸爸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,以免司機爸爸想打瞌睡。

 

部落的簡樸生活
白天時,大部分的部落居民都在戶外活動,村裡的孩童幾乎都沒穿鞋子,在村裡跑來跑去。民房裡的擺設相當簡單,幾桶經過2、3個小時步行取來的地下井水、席地而坐的地板上只有一張草蓆,且幾套衣服隨意地掛著,還有乾草堆成的屋頂,要是下起雨來就拿桶子接水,有些茅草房只用竹竿固定,再以泥土填補,遇到下大雨時很容易傾斜或倒塌,一家人只能躲在屋子的角落徹夜未眠,就怕唯一的家都沒了,時常聽聞連夜大雨過後,又有哪戶人家的屋子倒了,是面對雨季時最大的挑戰。
家境稍微好一點的人家,屋頂上或門口地上會曬著一些農作物,家家戶戶一定要有的裝備就是蚊帳,冬天會收起來懸著,夏天則是阻擋瘧疾病媒蚊的絕佳利器。

鄰居們可能久久才會見到有車子開進來,小孩們認識的或不認識的都圍了過來,有的用著熱情又好奇的大眼睛直盯著我們瞧,有的大力揮手打招呼,而院童的家人一見面就是來個愛的大擁抱--終於,回家真好!

 

期待孩子回家貢獻
由於馬拉威當地兒童極度缺乏教育機會,特別是與院區的學生一起返鄉所以感觸良多,看到原鄉部落幾個小小的草屋竄出那麼多孩子,平日要光腳翻過兩個山頭才買得到一包可以果腹的玉米粉,而家人也不一定會送孩子上學,因為溫飽都是問題,怎麼能專心完成學業呢?我忍不住跟其中一個院童說:你有那麼多弟弟妹妹沒有機會上學唸書,你會不會想長大以後當老師,回來部落教他們呢?他純真地回答說:當然會呀!聲音清澈而響亮。

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

G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