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高雄的深夜,有一位老人曾經默默地騎著腳踏車穿梭街頭巷尾,只為了撿回收物,存下幾十塊、幾百塊,捐給遠在非洲的孤兒。他叫李振輝,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,也不是大企業家,卻用一輩子的堅持與善行,照亮了無數人心。
從小家境清寒、14歲工作養家
李振輝老居士六歲時喪父,家中只有媽媽與一個弟弟,還有一位妹妹從小被送養,至今未曾見過。小時候家境困苦,沒錢買書包,他便用一塊布巾把書本包起來綁在腰上,每天自己走路上學。14歲才小學畢業。當時其他同學準備升學考初中,但因家境清寒,父親早逝、母親又不識字,只能國小畢業後就外出工作養家。
他回憶,自己早年住在新莊仔,那時那一帶盡是田地,稻米收割後,剩下的稻草可以製作榻榻米。日治時期家家戶戶都鋪設榻榻米,冬天生意還算不錯,但夏天就比較差,幾乎沒收入。後來他改挑著破籠批發水果,到鹽埕埔賣,但收入依然不穩定。
當時鹽埕區有位士紳林迦(第三信用合作社創辦人),李振輝老居士的母親年輕時便在林家幫傭。她向林家請託,希望能替兒子謀一份工作。當時三信合作社的董事長是林迦的長子林瓊瑤,於是答應了她的請求,讓李振輝進入三信工作。當時他只有小學學歷,無法從事辦公室職務,只能從打掃工作做起。他不怨天尤人,反而積極進修,自學珠算,取得二級證照,當兵前已升任三信合作社的職員。
某次鄰居想要幫他說媒,剛好這位相親女孩的二哥,與李振輝原本就相識,常一起讀經。女孩的二哥十分認同這門親事。李振輝在訂婚前便誠實告訴女方自己的家境,不想誤了對方一生幸福。女方不但不嫌棄,反而接受了這位誠懇又勤奮的男子,兩人於退伍後結婚。由於工作關係難免要應酬,但李振輝心中始終惦記:「我要等年紀大一點,再來學佛、走修行的路。」他常到高雄七賢路佛光山的普賢寺親近佛法,因而認識常來主法三時繫念法會的慧禮法師。
人生無常,皈依學佛
有一次機緣之下在至德堂聽星雲大師開示,大師提到「人生無常」,這句話震撼了他的心。他驚覺:「人生無常,人什麼時候要死不知道,若要等到退休才來學佛,閻羅王就先寄信來叫我去報到了,那我還能學佛嗎?」於是他立下決心皈依佛門並受菩薩戒,從此不再參加應酬,不再抽菸喝酒吃肉,他說;「不忍用眾生的生命換取自己的前途。我甘願青菜豆腐度日子。」也不再追求升官發財。
藉著這個機緣,他一舉改掉菸酒與應酬等習慣,身體狀況也大為改善。白天上班,晚上便勤跑佛寺。當得知慧禮法師將前往非洲弘法建寺、收容孤兒,他毫不猶豫地捐款支持。儘管結婚初期每月薪資僅850元,還要扶養阿嬤、母親、太太及三個孩子,他仍堅持捐款。他說:「只是那時經常有不知從哪來的獎金。」後來經濟稍有改善,升任課長後也增加了捐款單位,盡自己一份心力。
雖然家境並不寬裕,無法全額負擔三個孩子的大學學費,但孩子們都很爭氣,皆是公費生,沒讓他擔心過教育費。更令他欣慰的是,孩子們都很孝順、沒不良嗜好,目前三位子女都在教育界服務,也全力支持父親把最後的積蓄捐出來,沒有半句怨言。李振輝老居士說:「慧禮法師是現世菩薩,發心那麼大,我怎麼能不幫他?慧禮法師走到哪裡,我就跟到哪裡。」
李振輝老居士表示「為什麼會想開始撿回收?是因為我已經退休了,沒有正式收入了。但我每個月應許慧禮法師的不能間斷。」因此每天凌晨一點便出門拾荒,直到三點才回家,簡單吃兩片吐司,洗漱後便上樓誦《藥師經》。賣回收得來的零錢都存進存錢筒,湊滿後便捐出去,不足就用自己的積蓄補貼,從未失約。直到後來因外出拾荒兩度跌倒,兒子擔心他的安全,收起他的鑰匙,不再讓他外出。說到此處李老居士滿是傷懷。
善心善行,無限感恩
得知李老居士的善行後,慧禮法師特地抽空親自拜訪。李老居士感動至深,娓娓道來自己的一生,說到觸動處頻頻拭淚。慧禮法師耐心聆聽,也表示無限感恩。慧禮法師說:「佛教要在非洲扎根不容易,只能從收養孤兒開始慢慢培養。ACC所做的事只要讓人認同,自然會有更多人相應,願意支持我們。」李老居士對非洲的孩子充滿關心,表示這些孩子不能讓他們餓死在外,他表示:「雖然我從未親眼所見,但我在心裏想就覺得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。」或許正因為他自己從小便歷經貧困與艱難,更能設身處地體會非洲部落中受苦孩童的處境,對他們懷有深切的同理心與關愛。
慧禮法師也讚歎李老居士:「真的很感謝你,你的能力有限,自己生活也很困苦,但你還是盡心盡力來支持ACC,您的這片心,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。我們會繼續努力。」
此次的拜訪慧禮法師也有很大的感受:「古人有云:『十步有芳草;十室有忠信。』讚嘆李老居士:「您做人謹守本分、不攀緣;學佛後還有菩薩心、菩薩行,盡心盡力,擁有赤子之心,是眾人學習的楷模。」
李老居士表示:「希望來生還能跟隨慧禮法師,願慧禮法師接引我,不要讓我墮落,下輩子還能繼續走這條修行與助人的道路。」慧禮法師也鼓勵李老居士能夠多念佛:「我們都是凡夫,但生生世世,只要發心真誠,自然會與善法相應。佛祖一定會滿你的願。」李老居士非常謙虛,連連說:「不敢當,承受不起,我只是盡自己的一點力,能做多少就做多少。」
李振輝老居士,如同《維摩詰經》中的大居士維摩詰,雖不披袈裟、未住僧坊,卻於世間行最真實的菩薩道。他在城市的深夜中,騎著腳踏車穿越街頭巷尾,以一己之力努力發出微光。他的慈心與願力,像極了隱而不顯的在家菩薩,以平凡身影,行非凡之道,讓無數人於平凡中見偉大,於默然中得啟發。他以身為法,讓人動容。如同慧禮法師所言「古人云:十步有芳草 十室有忠信。」只要用心去發現 在平凡的環境下也能找到值得學習和佩服的人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