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消息

News

「這個家」意義重大

文/心易 圖/ACC編輯部

 

曾經以「給孩子一個家」為訴求,透過感恩餐會慢慢形成感恩之旅的巡演模式,因此這一個命題應該是ACC走向群眾,募款募心的源頭!在台灣不管普賢教育基金會,或者阿彌陀佛關懷協會(簡稱台北ACC)這兩個運作的體系,都沒有自己的辦公室,完全都是借用或租賃的方式,作為服務社會大眾暨助養父母的服務窗口。

台北ACC歷經了「孟母三遷」的搬家經驗,深知「無殼蝸牛」的辛酸與無奈,慶幸的是每年年底的感恩之旅,承蒙諸山長老的厚愛、住持法師的慈悲,道場雖是旅程短暫的驛站,卻感受到「處處無家處處家」的溫馨。或許這有佛光的地方就有陽光的普照,讓佛門的包容一直溫暖孩子們的心,而工作團隊依因托緣,也蒙其餘蔭不用餐風露宿;獲得上等規格的接待、與有榮焉。

 

佛門的家  十方的緣

2020年聖觀寺住持ー厚重法師透過前會務俐君的穿針引線,了解台北ACC多年來一直苦於無永久的會所,目前內湖已是第三處的棲身之處,且一個月包括停車費近二十萬月,也是財務不小的負擔。剛好厚重法師已屆七十高齡正為自己達三十年住持職務、物色適合的接棒人,雖說自己有也有幾位徒弟,然而傳賢不傳子的前瞻作風、依法不依人的胸襟格局。力排眾議、擇善固執,在這一年多的協調的確有不少包袱、壓力;畢竟三、五十年來在道業上的相扶相攜,信徒在情感上的不捨自是在所難免!她想把寺院管理、薪火相傳的重責大任,託付給有願力、肯擔當、真做事的和尚爸爸  慧禮法師。回首來時路,厚重法師認為,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們會認同自己的抉擇是正確的。

 

其實聖觀寺做為捐款單位由來已久,從敏如第一屆的主任時就曾前往服務收款,法師的慈悲可謂細水長流、點滴灌溉ACC的希望工程;永續經營「興學濟貧」的教育推手。其實正確的說法不僅僅是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,更是藉著送愛到非洲的時代因緣,光大聖教、續佛慧命!或許同為佛門中人,敬佩慧禮法師如富樓那為法忘軀的精神,行腳非洲二十幾年不曾厭倦,甚至一生做不完;再用五世倒駕慈航、回度娑婆。目標是非洲五十四個國家,都有ACC的教育前線「圓通學校」。厚重法師說:「更敬佩的是佛陀,期盼他老人家的教法在非洲發揚光大,利益更多的苦難眾生,感謝的是慧禮法師做到了;因此身為佛弟子就該護持」。

 

常言:「十方來、十方去、共成十方事,萬人施、萬人捨、同結萬人緣」。寺院的建設與護持正是如此,而在非洲募款不易,台灣是助養人的發源地,也是孩子們升學生活的第二個故鄉。百分之七十的前線支出都是台灣這邊負責,透過每年的感恩之旅、水陸法會,乃至固定的小額捐款,成為目前六國七院區的經濟後盾。因此佛門的家、十方的緣,撐起了興學濟貧的一片天!如今聖觀寺「願將佛手雙垂下,撫得人心一樣平」,正是把菩薩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的精神發揮到極致,讓送愛到非洲成為台灣最津津樂道的國民外交……。

↑首任主持是盛雲老和尚,籍貫福建省福鼎縣人, 民國前六年生,十八歲於浙江南海普陀山鶴鳴庵出家,師承清巖老和尚

 

聖觀歷史  繼往開來

要談聖觀寺必須細說從前,盛雲老和尚是首任主持,籍貫福建省福鼎縣人,民前六年生,十八歲於浙江敧陀山賀魃禪林出家。師承清巖老和尚,民國十九年來台,初至觀音山凌雲禪寺認維那之職,並兼任副寺。民國二十五年任基隆慈雲寺住持,之後創立聖觀佛堂,民國四十年協助心源、賢頓二位長老創立北市佛教會,任常務理事及中國佛教會理事之職,老和尚對於佛教盡心力推動法輪不遺餘力,其貢獻不可計量。

↑聖觀寺裡的戒牒:早期漢傳佛教中為出家人所頒的受戒證明書,就如同現在的身分證一樣

 

老和尚於民國八十年圓寂,戒臘六十七。現任住持厚重法師,民國八十年承盛雲老和尚依缽,法師自弱冠出家,親承薰育達二十年之久,謹守儀節,勤修儉樸,精勤不懈,時時以眾生之苦為己憂;處處以隨緣化眾為己任。法師深知欲弘佛法,必先弘教之理,欲增德慧,必先布施之道。因此繼任以來,長年領眾共修,法師更明白若想移風易俗、淨化人心,必先從於兒童及青年著手。使其從小心田中得植菩提幼苗,適時舉辦兒童福慧夏仙營,期使佛法普及、落實生活教育。

↑現任住持厚重法師,民國八十年承 盛雲老和尚衣缽,法師自弱冠出家,親承薰育達二十年之久

 

歷經了滄海桑田、環境變遷,三十年後聖觀寺的土地面積維持現狀,然而它的地理位置不但成為台北市的文創區、商業街,捷運公車的便利更讓聖觀寺的未來不容小覷!厚重法師謙虛的說,在人生七十「從心所欲不逾矩」的分水嶺,應該是學習沉潛,自我充實的跑道。把弘法利生的棒子交給真正能荷擔如來家業、勤轉法輪的僧青年,方對得起開山祖師的遺志;不辜負三寶恩...。還有因當年老和尚的出家祖庭普陀山鶴鳴庵,為紀念這段歷史源頭,故於陽明山平等里的「鶴鳴精舍」也一併委託ACC代為管理,企盼日後法輪常轉、佛日增輝。

 

 

信仰擺渡  人間佛教

佛陀住世時曾說:「依法以攝僧」,佛法從印度到中國、從小乘到大乘、從顯學到密宗、從區域到全球。或許隨著國土民情、文化根器,乃至教育背景有所不同,然而真理的普遍性、解脫的共通性,本就「方便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」。佛陀的示教利喜,佛法的恆順因緣,皆是說明二十一世紀的今天,信仰的主流會在「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」當中,做出最後的判斷和抉擇!而影響中華文化淵源流長的佛教,不僅僅是華人精神寄託、安定力量,同時更是在群族融合、無我度生當中,漸漸地得到世人推崇與肯定。

如今ACC承蒙住持ー厚重法師的託付,希望能把法傳非洲的精神,複製在聖觀寺的宏揚教化上,在傳統與現代的天平、在台灣與非洲的情感,更能因理念相契而親上加親。從此以後聖觀寺是ACC永遠的後援部隊,而ACC自當把聖觀寺視為精神的依歸,因為信仰我們在這裡;彼此都是不同緣分的擺渡!

從慈善到教育、從活動到法會、從度生到度死、從自度到利他,人間佛開展出「世尊以一大事因緣為開、示、悟、入佛之知見」的本懷,期望在新年新氣象、新年新展望當中,聖觀寺這個法身慧命的「家」,給我們更多進步與鞭策。因為從立足台灣、放眼非洲、胸懷法界、心繫眾生;這個意義十分重大……。

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

GoTop